English

骆驼精神的赞歌

1998-06-04 来源:光明日报 陈昌本 我有话说

石油系统的塔里木沙漠运输公司,在世界上可算是独一无二的,它的指挥部竟设在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心地带。

沙漠运输公司的运输任务也是特别的,它的运输线不在公路上,而是在尚未修筑道路的沙漠腹地。司机们推沙山,平沙谷,在没有路的荒漠里硬辟出一条途径,把打油井用的上千吨万吨器材,运到井位上。

沙漠运输公司的人也是特别的,职工们不论是小青年还是老头子,一律不穿平常衣裳,而是穿着火红火红的信号服,为的是在茫茫沙漠里迷了路,寻找他们的人容易发现目标。自然,司机们困在大漠深处的危险情况,就不稀罕了。职工们在大沙漠里一呆就是一年半载,在贯通南北的沙漠公路尚未修通的时候,一年两年不出沙漠的职工大有人在。他们长期与社会断绝联系,回到家里,连与家人交流感情的语言都忘却了,常常面对着亲人相视无语。说他们是最能吃苦的用特殊材料造成的人,绝非夸张。

我于1997年国庆前夕,访问了沙漠运输公司。跟职工们一起谈心,我着实被大家艰难的创业历程和感人的辉煌业绩所感动。聊起天来,一直谈到深夜,还恋恋不舍,谈兴不减。

好几个人谈起初建沙漠运输公司时的艰辛历史,人们不约而同地说起可怕的翻车事故。许多工人碰到过翻车事故,每一个故事讲起来,都惊心动魄!

好几个人谈起在沙漠里遇沙暴的险情,本来好好的天气,大风暴说来就来,风一来,瞬间即天黑地黑,伸手不见掌,一会儿功夫,眼前的沙山被搬走了。人的耳、鼻、眼全灌满沙子,眼睛顿时闭不上了,满眼是沙土,只能用水冲,决不能用手揉,能揉瞎眼呢!这沙暴,一刮几天,能吞没汽车,能把人刮走。风息了,路也就没有了,沙山、沙谷,全变了模样。迷路、断通讯,往往出现在这个时候。老司机们讲这样的故事,人人能讲出好多件来。

好几个人谈起他们长年工作在沙漠里,对不起家里的亲人的心绪。一位老工人在和我闲谈时,眼睛红红的。他说,上次回家探亲,对不起自己的爱人,按假期是可以住一个月的,可住了不到10天,队里来通知,新井搬迁的任务来了,要我马上回沙漠,可当时孩子正生病,高烧不退,爱人不愿让我走,嘟囔起来,让我抱孩子去医院,推推搡搡,就打起来,我竟然动手打了人家。后来,爱人来了信,说你工作忙,我拉你的后腿不对。哪里是人家不对?是我不通人情,混仗啊!说着,落下眼泪来。一位青年工人告诉我,他在旧历七月初七那天夜里,梦见了自己的爱人,他把爱人抱得紧紧的,说,咱们结婚四年,团圆的时间只有77天,今天算是鹊桥相会了。过了几天,他收到爱人的来信,信中也说,七月七日那天夜里,她梦见了丈夫,信上也说,我们四年里团圆时间正好77天!青年工人眨着大眼睛对我说,你看这事情多巧,不知算不算心灵感应?我听到这话,眼窝子热了,这对相爱的人都牢牢地记着团圆77天这个叨念过千百遍的日子,在七七鹊桥相会的节日里互相思念的心灵相通了……。

听得越多,越受感动,越想把他们的事迹表现出来。从沙漠出来,完成这一宿愿的心气越来越浓重。他们的精神,每每使我联想到在沙漠里忍饥耐寒,跋涉千里的骆驼,正是骆驼一样的贡献精神,铸成了他们的坚韧性格!正当我想动笔写这样一篇表现石油工人精神气质的散文时,碰巧看到了战斗在石油战线上的作家路小路和郝贵平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漠铁驼》(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书里写的就是沙漠运输公司的故事。因为他们都是长期和石油工人一起摸爬滚打的亲历者,写的内容十分扎实。我在沙漠运输公司看到听到的,他们都在书里表现得细致入微,生动感人;我没有细致了解的沙漠运输公司的历史发展情况,他们在书里也记叙得详尽具体。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胡杨人生”、“悲壮的回声”等章节里,描述了访问工人和工人家属的生动场景,深入开掘了工人和他们的亲人们的心灵美。每一个平凡的故事,都蕴藏着深刻厚重的内含,读来感人至深。

文学作品写得好不好,关键在作者善不善于写人,能不能塑造出有性格的人物形象来,文学就是人学嘛!这部作品的极为可贵之处,是塑造了从沙漠公司的领导到普普通通的工人和工人家属的性格鲜明的群象,每个人物用的笔墨并不多,但写得真实可信,让读者能记住他们,而且能刻在脑子里,不易忘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